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网 > 学校要闻 > 正文

[“三全育人 从我做起”主题活动系列报道(42)]工程训练中心积极构建四维育人模式

发布时间:2025-03-27 作者:马洪基 编辑:刘况 来源:工程训练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三全育人 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工程训练中心立足实践教学主阵地,构建“课程育人-环境育人-兴趣育人-竞赛育人”四维育人模式,将价值引领融入工程实践教育全链条,打造具有工程特色的育人新路径。

课程改革,共谋协同育人新局

在党总支引领下,工程训练中心以“一盘棋”思维推进课程育人机制革新,构建从领导班子到一线教师的全员育人矩阵。工程训练中心班子成员牵头,联合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开展专项研讨,将大国工匠精神、工程创新精神精准融入工程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中,确保实训内容紧密对接行业前沿技术,确保符合各二级学院专业培养需求,提高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共享使用率,如新增工业机器人编程、数字孪生技术等课程模块,实现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的“同频共振”。

场景重构,营造智慧育人环境

近年来,学校逐步投入专项经费添置实训设备,工程训练中心完成工训场景智能化改造,打造多功能学生竞赛作品陈列室和学习室,逐步构建起传统工艺与智能产线结合的实践场景。改造升级后的实训车间,工业机器人精准舞动着机械臂,激光雕刻机在金属表面绘出精密纹路,3D打印设备逐层打印出复杂精美的物件。全校每年超2300名学生在此完成从设计、加工到装配的全流程训练,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对工程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工程思维的理解不断提升。同时,安全教育与演练常态化持续开展,确保实训设备使用和保管严格符合安全规范,筑牢实践教学“铜墙铁壁”。

兴趣引领,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工程训练中心调整内设三级教学机构,新成立创新实训部,以“兴趣驱动”为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开发“两足行走小车”等10余个教学项目,构建“基础认知-进阶挑战-巅峰对决”能力进阶考核链。项目采用“团队协作+导师轮值”培养模式,每组配备跨专业导师团队,通过“头脑风暴-方案设计-迭代优化”三阶段培养,学生需综合运用机械原理、控制工程等知识,完成从结构设计、零件制造到装配调试的全流程,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实践表明,项目制学习有效激发了创新潜能,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使工程训练真正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孵化器。

赛教融合,锻造优质育人成果

工程训练中心构建“校赛-省赛-国赛”三级竞赛体系,连续三年承办重庆市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赛事聚焦“新能源车”“智能+”“虚拟仿真”等前沿领域,每届均吸引全市20多所高校近数百名学生参与角逐。近三年斩获国家级铜奖2项、市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57项。2024年,工程训练中心当选为西南工程训练/金工研究会理事长单位,6名教师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工程创客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中心将继续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创”,全面贯彻全国和重庆市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国战略,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高等教育的挑战,积极注重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为全面提升我校学生工程创新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贡献力量。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大学    渝ICP备1300051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0806号